▌你我她的共同焦虑…
唉,姐妹,是不是也这样——
刷着朋友圈又看到一个同学晒娃,手指停在那,心里咯噔一下。回头看看日历,天啊…明年就35了。工作正在爬坡,感情还没着落,可卵子不等人的啊。我也知道要“提前规划”,但一搜“冻卵费用”,跳出来的数字看得人手抖。是,存钱不如存卵…可这笔钱,到底该怎么存?

▌等一下…费用背后藏着更多!
别慌!我懂你现在多焦虑——当年我第一次踏进养和,手汗把预约单都捏湿了。但你知道吗?冻卵根本不是“花钱买保险”那么简单…这是一场和时间的谈判,而费用,只是入场券。听我说完下面这些,你再做决定,嗯?
“值得吗?我亲眼见客人42岁用冻卵生下双胞胎——她说,这是人生最值的‘投资’,没有之一!”

▌干货时间:拆开养和医院的“冻卵账单”
先说政策!香港合法冻卵对单身女性友好(没错,不需要结婚证!),而且允许长期保存。但——注意了哦,取卵后如果5年内没用,要签续期同意书,这点很多人会忽略!
一个小故事:
我客户Luna,34岁程序员,去年在养和冻了16颗卵。取卵前打促排针,她天天跟我吐槽“肚子胀得像塞了西瓜”,但最终成熟卵泡有15个!她当时还笑着说:“这感觉…比上线一个大项目还紧张!”现在她转行创业了,每次聊起都说:“那笔钱(差不多11万港币)花出去,我突然不怕年龄焦虑了…”
数据冲击点:
促排药费占了大头——不同体质用药量差异极大!有人花2万,有人花5万…(真的看个人反应)
再看这张费用分解表,心里先有个底:
| 项目 | 养和医院参考费用(港币) | 其他私立医院对比 |
|---|---|---|
| 初次咨询费 | 1,500 - 2,500 | 1,200 - 2,000 |
| 促排卵药物 | 2万 - 5.5万 | 1.8万 - 4.8万 |
| 取卵手术费 | 约6万 - 8万 | 5.5万 - 7万 |
| 麻醉费 | 6,000 - 9,000 | 5,000 - 8,000 |
| 卵子冷冻年费 | 首年免费,之后1.2万/年 | 通常首年包含,次年1万起 |
| 预估总计(首年) | 8.5万 - 15万 | 7.5万 - 13万 |
注:价格因医生、身体条件及当年优惠可能浮动;养和的特点是用药跟踪特别细,实验室技术口碑好。
再说一个残酷但真实的数据:
女性35岁时冻卵,活产率大概40%;但如果拖到40岁…可能只剩15%。时间,才是最大的隐藏成本。
第二个故事:
我的另一个客人小敏,38岁才急着来冻。AMH值只有1.2,打了两次促排才取出9颗卵。她后来红着眼睛跟我说:“要是早两年…说不定能多存几颗。”现在每次帮她续冻存费,我都替她捏把汗。
▌三大相关问题,我知道你一定想问:
Q1: “养和是不是真的比其他私立贵?贵在哪?”

是,会略贵一点——但他们的胚胎实验室是亚洲顶级,卵子冷冻复苏率高。简单说:存得安心,将来用得放心。就像买包,Coach和Hermes都能装东西,但皮质和工艺…你懂的。
Q2: “会不会一次取卵不够,要再做第二次?”

有可能!尤其是卵巢功能早衰的姐妹。所以预算最好多留2-3万备用金。别赌运气,身体这东西…说不准的。
Q3: “后续助孕如果找不到另一半,可以选择其他方式吗?”
香港允许非婚女性使用助孕服务,但法律流程较复杂。很多客人会选择海外合作机构,比如泰国或美国,这部分要提前规划路径。
▌最终决策前,再看一眼这个对比表(冷静啊!):
| 情境 | 养和方案建议费用 | 潜在情感/时间成本 |
|---|---|---|
| 首次冻卵(35岁以下) | 9万 - 12万 | 促排期10-14天,情绪波动大 |
| 二次促排(卵量不足) | 加6万 - 8万 | 需等待3-6个月恢复 |
| 5年保存+后续助孕 | 冻存费6万+助孕40万起 | 法律流程较长但成功可控 |
▌
所以啊…亲爱的,冻卵不是冲动消费,是战略储备。
如果你现在心里七上八下,别自己瞎纠结——
先去测个AMH值(几百块而已),知道自己的“卵力库存”;
认真和养和医生聊一次,把所有问题甩给他们!
需要我帮忙预约或推荐咨询?随时微信我:spreadhc
你不是在花钱,是在买未来的选择权
每一步,我都在。)
首页
在线咨询
留言预约
导航菜单
套餐
美国
泰国
香港
费用&流程
冻卵百科
关于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