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冻卵到底需要多少钱?37岁那年,我突然卡在了“生不生”的困局里……

Last update on 2025年09月30日

▶开篇:你是不是也在偷偷算这笔账?
哎,说真的,这几年找我聊冻卵的姐妹,十个有八个开头第一句都是:“Lina啊,我就想先问问……国内冻卵,到底得花多少钱?”

我懂。你不是单纯问数字,是在问“我能不能负担得起?”“现在不做,以后会不会后悔?”——那种半夜刷手机,越看越焦虑,然后默默关掉页面的感觉,对吧?我们都经历过。


▶别慌!我们先冷静看个数
吓一跳吗? 是,我第一次接触客户案例时也吓了一跳——国内正规机构,单次冻卵疗程,基本报价8万到15万不等。

但这只是“起步价”!
后面还有一堆隐藏关卡:比如促排药(可能2-3万)、每年卵子保存费(3千-6千)、万一第一次不成功,再来一轮……

我客户Cindy,34岁那年本来只想“花个小钱试试”,结果前前后后两年投了20多万进去。 她和我说:“Lina,这哪是花钱,这是拿钱换心跳啊,每次进医院就像开盲盒!”


▶干货:慢慢聊,我陪你拆细了说

政策这事儿,得拎得清

国内不是哪儿都能随便冻卵的!政策卡得挺紧——通常只允许医疗原因(比如化疗前存卵)或已婚夫妇(要做试管,取精卵结合后才能冻)。

如果你单身、只是想做“生育保险”……嗯,现实很骨感。 很多姐妹只好转头看向海外,比如泰国、美国,但那费用可就翻倍了。

我有个朋友阿琳,30岁时一腔热血跑去某机构问,对方开口推“套餐”说20万“全包”——结果仔细一问,压根没资质!她后来跟我说:“差点就被‘包’这个字骗进坑了。”

技术差异,直接牵动价格

冻卵不是“一刀切”买卖!技术分两种:

  • 慢速冷冻:传统方法,价格低一点,但复苏存活率…我们保守点说:“看运气”;
  • 玻璃化冷冻:现在主流,冻得快、损伤小,但光这一项操作可能就多出2-3万。

选哪种? 我另一个客户小薇当时攥着预算发愁,我直接说:“你别省这几万,卵子取出来可就这一次!”

注意:隐藏成本才是刺客

促排药分国产、进口——价差能到1万多;
取卵要不要麻醉?加钱;
胚胎培养成功了之后每年保存要续费……

表姐去年冻卵,光药就花了小四万,她后来苦笑:“每天给自己打针,感觉像在给未来扎钱。”

我一般会劝客户:做好心理准备,总预算=明面报价 + 30%备用金

因为你真的不知道身体反应如何、卵子质量怎样……这些都是变数。

下面这个表,你可以存下来慢慢对比(数据为市场大致范围,具体以机构实际报价为准):

项目 国内常规机构(人民币) 海外部分热门地区(如泰国、美国)(人民币)
初步咨询与检查 约 3,000 - 8,000 约 5,000 - 15,000
促排卵药物 2万 - 4万 3万 - 6万
取卵手术+麻醉 1.5万 - 3万 3万 - 5万
卵子冷冻处理 1万 - 2.5万 2.5万 - 4万
单次疗程打包价 8万 - 15万 15万 - 30万+
每年保存费 3,000 - 6,000/年 4,000 - 8,000/年
后续胚胎培养与移植 另计,3万 - 5万/次 另计,5万 - 10万/次

▶解答:你们常问的,我一起唠清楚

“冻一次够不够?要不要再来一次?”

没人能给你打包票。年龄、卵巢状态都很关键。有些人一次取15颗妥妥的,有些人取3次才攒到够用的。我的建议是:做好一次不够的心理+资金准备。

“保存10年,到时候还能用吗?”

技术上说现在冻的卵放十年没问题——但复苏成功率不是100%。我经手的客户中大概70%最后用上了冻卵,但也有姐妹最后选择重新促排。

“如果最后用不上,这几十万是不是打水漂了?”

这话挺扎心,但是的,有可能。但它买的是“可能性”,是退路。就像买保险——你希望用不上,但不能没有。


▶听我说,你可以这样开始
如果你还在犹豫、到处查资料、东问西问……
别只困在“多少钱”里面挣扎

先去做个性激素六项和AMH检查(几百块而已),看看你的卵子库存量再说——那是实打实的起点。需要推荐靠谱咨询?可以联系微信:spreadhc,就说Lina让你来的,她们能给你一些初步解析。

记住:你不是在乱花钱,你是在规划人生。
或者只想找个人说说话,我都在。

标签:
最新文章
首页 在线咨询 留言预约 导航菜单